香港截肢者協會 Hong Kong Amputees Association Limited
  • 主頁
  • 關於我們
    • 協會架構及委員簡介
    • 同路人分享
  • 協會活動
    • 活動博客
    • 講座分享
    • 體藝項目
  • 資訊中心
    • 義肢資訊
    • 截肢者肌力訓練
    • 截肢者包紮示範
  • 募捐資料
  • 聯絡我們

活動博客

D100恩典時刻 - 心靈在線訪問「有心人@開心事」

26/2/2020

0 評論

 
訪問嘉賓:和哥(單車義工)、紀(截肢者)、冰冰(視障人士),他們同你講心,從心出發,散發正向思維、精彩人生、感染他人...
2020年2月26日(週三)
主持:Karmen(丁香)、Aero(飛翔)
有心人@開心事
嘉賓:李卓和先生、阿冰、阿紀(協力共融義工隊)

#協力共融義工隊
#香港截肢者協會
#限光行動
#單車
0 評論

鋼之鬥士 - 協會主席及副主席接受華永會「善亮人生」訪問

24/1/2020

0 評論

 
鋼之鬥士  -協會主席及副主席接受華永會「善亮人生」訪問,以自身經歷幫助同路人,生命重燃,善亮他人。

#香港截肢者協會
#華永會
#善亮人生
#截肢者
0 評論

鋼之鬥士 - 今日D100《恩典時刻 ~ 心靈在線》

17/7/2019

0 評論

 
鋼之鬥士-今日D100《恩典時刻 ~ 心靈在線》直播節目有我地協會主席及副主席作分享嘉賓。每個人在人生路上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與逆境,一些同路人為了保存生命,無可奈何地選擇了截肢,在漫長的康復治療路上,既痛苦又挑戰,透過文鳳及聶銘的分享,憑著什麼力量和盼望能從生命的低谷爬上來。
【星期三・心靈在線】
#恩典時刻心靈在線
#香港截肢者協會
#正向生命
#截肢者
0 評論

鋼之鬥士 - 經濟日報專訪

5/7/2019

0 評論

 
「我都會喊,但跟自己說:喊過後要重新面對。」
希望每一位截肢者都能克服恐懼,踏出屬於你地的第一步!
香港截肢者協會將成立香港首個截肢者步態中心,為全港截肢者提供一站式訓練服務,令截肢者重拾自信,重投社會!
訪問詳情



#香港截肢者協會
#AMPUTEE
#TOPICK
#香港經濟日報

車禍截肢做8次手術仍自覺幸運 截肢者:感激太太如平常人看待我

圖片
▲ 19年前,因車禍而截肢的Ki,經歷了人生最痛的青春,雖然足球夢碎,但他並不氣餒,以樂觀心態克服困難,助己助人。
20歲剛大專畢業,鄭鴻基(Ki)正開展人生新一頁,上天卻跟他開了一個極殘酷的玩笑,一場交通意外,迎來的是8次手術,當中6次是截肢手術,視足球如命的他,從此不能在球場馳騁。他戴上義肢助行,沒有怨天尤人重新上路。

當Ki進入訪問的房間時,記者和攝影師都有點錯愕,因為眼前這個一臉陽光、笑容滿面的年青人,步行一如常人,根本不察覺他是截肢者。
圖片
▲ K戴上義肢行路,與常人沒大分別。(陳偉能攝)
意外發生在2000年,Ki剛大專畢業,探望在當地求學的表哥。雖然事隔19年,他記憶沒有模糊:「當時所坐的電單車撞倒石躉,我坐了落地下,當時都四平八穩,但當我望清楚右腳時,腳已呈L形向外彎曲了,且感受不到痛楚。」他深知不妙,但沒有想過會這麼嚴重,期後開始暈眩,救護車送他到當地醫院,隨即施行手術,歷時十多小時。Ki人未清醒,又再進行第二次手術。

情況比想像中嚴重
待Ki在深切治療部甦醒過來,由香港趕來的家人圍攏病床,告知他交通意外時斷了大動脈,一邊進行手術一邊輸血。當Ki情況穩定,在台灣逗留兩星期後,便返港就醫。回港後,因Ki一直有發燒,醫生證實他的腳有細菌感染,直接對他說:要保住條命便要截肢。初時只說截除腳掌,手術後等待報告,但Ki燒仍未退,需要再切除一部分,如是者,他3星期前後共做了6次截肢手術,至膝蓋下的「膝離斷」位置。

失去生命中重要一項——足球
在Ki生命中,足球佔上重要席位,他由小學至大專都踢波,代表學校、社際出賽,擔任前鋒的他,在學校曾奪兩次神射手名銜,跟他講波,雙眼是發光的。「覺得自己同足球拍拖一樣,午飯時間不吃飯,買一包維他奶哽一個麵包就去踢波。我讀書唔叻,最強是足球,希望在這方面發展,參加體院的足球訓練班,希望獲引薦。」
圖片
▲ 足球對Ki(後排左一)來說,有著重要意義。(被訪者提供)
在醫院留醫,他全副專注力都放在如何重新鍛練身體、對抗細菌、面對手術上。截肢手術後在療養院復康,也在努力鍛練肌肉和適應義肢,沒時間想太多。惟出院後,人開始靜下來,他回想為何發生這件事。最不開心是每次路經住所樓下運動場,看到別人在踢波,每次都會哭出來,深知日後無法再在球場享受奔跑的感覺,失落之情油然而生。
截肢者戴上義肢都要重新學行,Ki也不例外。那時除要適應義肢學行外,一是面對皮膚易磨損,因初用義肢時,截肢後的皮膚較嫩,五、六年後皮膚逐漸磨厚才會好一點。二是出現了神經痛,令他身體不時出現莫名的痕癢,又或者感覺猶如電擊,腳會抽搐一下,目前偶爾仍有這情況。

我們不是鋼鐵人
穿上義肢跑步,Ki不時遇上好奇的眼光,例如有小朋友叫他加油、一起合照,也會問這個大哥發生何事。每年聖誕節他都會到國內山區探訪及分享,每次分享都會着短褲露出義肢,讓小朋友親身觸摸,使他們印象更深刻。「有些會問發生甚麼事,有些會不想看,因感覺心痛甚至流下眼淚,小朋友的直接反應令我窩心。」
圖片
▲ 裝上義肢的Ki一樣上山下海,這次是揚帆出海。(被訪者提供)
過有一樣頗有趣的,Ki指可能小朋友多看了Marvel電影,有時候會覺得戴上義肢的是鋼鐵人,會跑得比別人快,或者能力較平常人強,Ki澄清:「絕對沒有此事呢!」

截肢者的身心窒礙
Ki於2016年與太太步入教堂,太太是健全人士,相識時已知他是截肢者。「日常自理沒大問題,不太需要要人幫忙,她也如平常人看待我。」
他感謝太太為他做過無數的感動事情,其中當然是肯跟他結婚,其二是支持他做協會事務(Ki是香港截肢協會副主席)。連細微細眼位也兼顧到:「我比較幸運是走得路時不像曾截過肢,但其實我轉彎、上落樓梯、坐下起身那一下都會kick一kick不夠順暢,每遇到障礙,太太都會主動扶着我,這些舉動很微細但重要。」
圖片
▲ Ki對於太太的支持,心存感激。(被訪者提供)

他坦言,截肢者路難行,包括體能上、心理上。「好像感情上,敢不敢拍一場拖?截肢者會窒住窒住。我比起他們我覺得自己是幸運兒,要珍惜要感恩。」

雖然Ki性格樂觀正面,但人生路上難免有不快:「我都會喊,但跟自己說:喊過後要重新面對。」

撰文 : 周美好 TOPick記者
0 評論

鋼之鬥士 - 【端午節.逆流龍舟】脫義肢下水 截肢者與健全選手同舟共賽 | 香港01

6/6/2019

0 評論

 
【端午節.逆流龍舟】脫義肢下水 截肢者與健全選手同舟共賽 | 香港01
撰文:黃文軒
出版:2019-06-06
訪問原文
圖片
如果失去了一條腿,還如何做運動?近日有團體組成截肢者龍舟隊,準備參加下星期的國際龍舟邀請賽。截肢者中,有截去小腿的、也有截去整個髖關節的。如何登船扒舟,方法各異:有人先把整條義肢脫下來才上船,有人卻執意跟義肢同行。儘管各有睇法,但「同舟」後,大家也是「共濟」:盡力向終點衝。
攝影:歐嘉樂

龍舟雖用手扒,卻是全身運動:健兒在龍舟上手握槳杆,整個上身向前一彎,手連槳杆順勢提高,入水用力一拉,左腳則使勁撐著座位前方的踏板區以平衡上半身。重覆以上動作,才能為龍舟提供動力。

翟文鳳是香港截肢者協會的主席,也是是次截肢者龍舟隊的主辦單位。他們參加了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的國際展能錦標賽組別,大會要求健全人士的划手人數與殘疾人士需各佔一半,於是協會找來義工及截肢者組成龍舟隊,上月開始練習。
圖片
文鳳出生時全身佈滿血管腫瘤,一擦損便容易血流不止,醫生說那是基因突變,曾估計她活不過20歲。直至她28歲,醫學夠昌明時,她才截去右腳大腿。
「下水前,我會先脫掉義肢。」

文鳳出生時,全身佈滿血管腫瘤,一擦損便容易血流不止,醫生說那是基因突變。直至28歲時,她才截去右腳大腿,自此跟義肢為伴。但這回扒龍舟,她卻不打算跟義肢一起登船。「下水前,我會先脫掉義肢。」她說,穿上義肢難以在龍舟上伸展自如,加上海水中有鹽份,為了避免受海水中鹽份侵蝕義肢導致損毀,所以她選擇脫下。文鳳拍拍「它」,然後佻皮地笑道:「不想幾萬元就這樣掉到鹹水海。」
圖片
為了活動方便及保護義肢避免受海水中鹽份侵蝕導致損毀,文鳳選擇脫下義肢。
採訪當日龍舟隊練習,義工與截肢者聚在一起,為比賽作準備。其他義工做伸展動作熱身,文鳳則坐在一旁拉筋。文鳳和其他截肢者都在登船前脫下義肢。她走到碼頭邊,一隻腳踏在船上,由義工攙扶在船上坐下。她半個臀部坐下,座位上面墊了兩塊軟墊防滑。教練大喊口號,「1、2!」文鳳就單脚用力蹬伸,兩手則拼命往前划。有時動作太快,她整個人失了重心,便從座位上滑下來,但立馬挪挪身子再坐好,調整節奏,盡力趕上大隊步伐。
圖片
雖然義肢對我們生活上有幫助,但對我們做某一類型的事情是有阻礙,這隻『腳』也不是萬能的。
聶銘
圖片
每次練習都要調節

「其實扒龍舟對我來說好難。」文鳳說。文鳳每次練習都不斷嘗試協調腰、手、背的動作。「正常要向前划,把槳提高,但教練叫我不要提高,反而用橫划的方式,打橫把槳掃向前,重心便不會偏移。」

義肢不是萬能

義肢是輔助生活的工具,但一眾截肢者都不約而同地說:「有時沒有義肢反而更方便。」聶銘小學時已發現患上第三期骨癌,醫生為他右邊的髖關節截肢,整隻右腿被切走。他也選擇脫下義肢扒舟,他說沒有義肢反而把重心放回身體,「雖然義肢對生活上有幫助,但對我們做某一類型的事情是有阻礙,這隻『腳』也不是萬能的。」聶銘說。
當大部分截肢者選擇脫去義肢為快,Paul卻例外。「穿着義肢是我最舒服的狀態。」Paul今年52歲,14歲有天他放學後如常坐火車回家,突然不慎從樓梯上跌下來,雙腳跌斷,整個人隨即昏迷過去,醒來時已經躺在醫院病榻上。他用盡力氣坐起來,俯前一看,驚覺兩條小腿被截去了。
圖片
我不坐輪椅,坐了一定無法再站起來,坐了我一定被別人抱到龍舟上去,我不接受這情況發生,所以一定要義肢下水。
Paul
圖片
義肢是最後尊嚴

他慢慢才接受自己截肢的事實。今天他兩腳均裝上義肢,走起路來比單腳截肢者困難。Paul堅持不坐輪椅,要靠雙腿走路,因為義肢是他最後的尊嚴,「我不坐輪椅,坐了一定無法再次站起來,坐了我一定被人抱到龍舟上,我不接受這情況發生,所以一定要義肢下水。」他流露出堅定的眼神:「我想做回一個有尊嚴的人,截肢不代表廢人,我明明可以站起來, 為何要坐在輪椅上?如果有能力做,就應該要去做。」他還不時爬山、游泳,幾乎把所有運動都挑戰一遍。
圖片
今天Paul(左一)穿上長褲練習,褲管把義肢部位都遮掩起來,驟眼望去,他與健全人士無異。現在他於國際企業任職高層,負責亞太區業務。常說殘疾人士求職難,他仿佛是正面激勵教材。「見工時老闆沒問我,同事也不知道我是截肢者。」他悄悄跟記者說。
距離比賽還有幾天,如何扒龍舟最好,他們說沒有標準答案,也不求獎項。只是在船上、在地上,他們都不斷摸索,用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做人。如義肢會磨損皮膚便脫下,如須有義肢才能活動便裝上。他們都不諱言說自己是截肢者,憑着毅力向前衝,那是他們活出自己的最佳方法。
圖片
距離比賽還有幾天,如何爬龍舟最好,他們說沒有標準答案,只盡力做好自己。
0 評論

鋼之鬥士 - 香港經濟日報訪問

29/5/2019

0 評論

 
一般人認為,截肢後的復康都是在復康醫院進行,基於人手、資源緊拙,只能提供基本義肢及訓練。香港截肢者協會委員、物理治療師黃國昌表示,截肢者回家後仍會遇上各種困難,如活動力變差、不懂得用義肢、情緒困擾等問題持續發生,不是出了院便完結。
香港截肢者協會希望為同路人支援及分享、教導截肢者學行、基本訓練、由義肢矯形師助調校義肢等,早前已在石圍角會址設立步態中心,惟仍欠裝修及營運經費,有意捐助者可致電香港截肢者協會9820 2620查詢。
訪問詳情


#香港截肢者協會
#AMPUTEE
#HKET
#香港經濟日報

截肢弱聽滿身腫瘤 翟文鳳無懼人生苦難

天生弱聽,後要截肢,再復全身長滿嚴重血管腫瘤,脾、肝、腰骨、顱骶骨……沒完沒了。
先天不足,看似輸在起跑綫,但翟文鳳如浴火鳳凰,未向命運試煉低頭。戴上義肢的她,上天下海,比很多人也跑得快。

天生弱聽工作才發現
翟文鳳一出世已有弱聽,但直至出來做文職工作才發現。「工作上常產生誤會,開會時記錯會議紀錄,或者老闆交帶的工作,我完全沒當一回事。同事覺得我做事沒責任感、甩漏多,我開始懷疑自己聆聽、與人溝通都有問題。」小時候她有嚴重血管瘤,加上愛收埋自己,不主動與人溝通、聊天,所以並不為意聽力異常。

老闆百思不得其解,每一個人都聽到,唯獨她會寫錯,反問文鳳是否有聽力問題。於是她到了醫院做測試,正常人聽力能聽到20分貝以下,她接收到的聲音是60至70分貝,屬於中度弱聽,終於把疑團解開。

醫生斷言活不過20歲
自出娘胎,文鳳因患有血管腫瘤,在體內不斷擴散,膝頭以下全都是皮膚包着腫瘤,照出來無健全的肌肉。雖是良性腫瘤但病情嚴重無得醫,曾被醫生斷言活不過20歲。

腫瘤影響她步行。「我以前家境差,媽媽揹着我到垃圾站,等待菜販把爛菜扔掉,她便盡量揀些未爛的執回家煮,可說是食垃圾長大。」愁對三餐張羅,也付不出買輪椅及手叉給文鳳助行。她上學外出,一是兄姊揹一是在地上爬,到小學六年級她才用手叉助行。

她孩提時,醫生已建議要截肢至髖關節位置,爸爸很擔心手術風險大不同意,直至文鳳28歲才進行。「做手術原因是在商場滑倒,膊頭骹位移位,造成我之後8次甩骹,才決定做截肢手術。」這次手術截至髖關節那麼高,只需至大腿保留較長的殘肢(截肢剩餘的部分),戴上義肢步行也會較靈活。

「我不懂行!」

行路像與生俱來,對文鳳則不然,截肢後她完全不懂用義肢、不曉得雙腳怎能行得自如。「我問骨科醫生和義肢矯形師:行路是怎發力?哪些肌肉發力?我應該怎樣行……連串疑問,他們都答不到我,後來知道我從未曾正常行過路,才恍然明白。」

站都站不到,遑論舉步。文鳳終日以淚洗面,沮喪反問自己:為何要截肢?對我是好事嗎?在情緒陰霾的某天,她突然想起義肢矯形師一句話:是你帶義肢行,不是由義肢帶你行,分清主動與被動。腦海像叮了一聲茅塞頓開。「我再次戴上義肢,返醫院請教義肢矯形師,理解義肢的操作原理、鍛練操回肌肉,方有能力帶領義肢重新邁步。」

自此,文鳳努力練習,在公園由練站立至嘗試步行,後來支着兩支手叉慢行,花了一年多時間,終於可不用任何扶助行路。「朋友見我行得幾好,帶我去行山,甚至過往我從未想過的踏單車、游水和跑步,沒想到我都可以。」

文鳳是本港首名刀片王--於2010年第一位截肢者使用刀片跑步,可惜血管腫瘤令她的脾臟脹大了3倍(正常如成人拳頭大小),整個腹部隆起,一個月內入了十幾次醫院,無法下嚥,醫生說要切除整個脾臟,否則會引發腹膜炎,後果嚴重。直至切除脾臟後數年,身體恢復後再戴上刀片,一賞迎風而跑的滋味。

超額人生

2016年及2017年渣馬10K,2016年全城街馬等,她笑說跑的速度只是正常人行快一點而已。「滿足感的確很大,沒想到自己可跑步、行山、踏單車、玩飛傘。」上山下海,比一般人更有耐力和膽量。「每一樣都是挑戰,挑戰着自己的毅力、不放棄的心,這麼困難我都做到,日後的難題會變得微小。

有醫生指她過不了20歲,現已40多歲的她,已屬「超額完成」。那如計時炸彈的血管瘤雖滿布全身,有時洗頭抓損血管瘤會流血,腰骨和臚胝骨都有腫瘤蹤影,壓着神經綫令她痛楚。「目前無法根治,因為不是惡性腫瘤,電療、化療都無計可施,也無藥物阻止它生長,只能是腫瘤生到邊切到邊。」

生命多番考驗,文鳳卻未懼死亡。「每一個人都會面對,要珍惜活着的時間,壽命多久無尺可量,刻下我仍呼吸着,活得精采沒枉費生命更重要,活在當下,我做大量運動、做令自己開心的事。」2015年她與一群有心人成立了香港截肢者協會,希望透過探訪與分享,幫助更多同路人,繼續以生命影響生命。

撰文 : 周美好
0 評論

鋼之鬥士 - 副主席分享

27/4/2019

0 評論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髖關節截肢後的心路歷程,訴說故事。
#香港截肢者協會
#AMPUTEE
#MedicalInspire
#溫聶銘
#截肢
#髖關節
#醫思維
0 評論

Made in Hong Kong 李志剛節目 - 電台訪問

21/9/2017

0 評論

 
Picture
主席及副主席獲香港電台第二台邀請,出席Made in Hong Kong 李志剛節目 - 平等機會多元共融嘉賓

節目內容 - 請click以下連結,並選21/09/2017 - 第二部份 Part 2 (HKT 14:04 - 15:00)

http://www.rthk.hk/radio/radio2/programme/madeinhk/
0 評論

    類別

    全部
    HKAAL
    傷健共融大使
    分享會
    協會資訊
    單車節
    單車練習
    媒體報導
    工作坊
    帆船
    強肺椅子操
    慈善活動
    抗疫行動
    捐贈
    探訪
    攀石
    樂與路
    步態改善班
    活動
    游泳
    潛水
    物理療療
    瑜珈
    發報會
    籌款活動
    肢義行難
    訪問
    重新起步 蜕變計劃
    重行人生
    鋼之鬥士
    鋼鐵是這樣煉成

    網誌封存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三月 2021
    十一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三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七月 2017
    一月 2015

    RSS 訂閱

FOLLOW US
Copyright HKAAL All right reserved
Terms & Conditions
  • 主頁
  • 關於我們
    • 協會架構及委員簡介
    • 同路人分享
  • 協會活動
    • 活動博客
    • 講座分享
    • 體藝項目
  • 資訊中心
    • 義肢資訊
    • 截肢者肌力訓練
    • 截肢者包紮示範
  • 募捐資料
  • 聯絡我們